论述建构游戏的发生与发展。
论述建构游戏的发生与发展。
【正确答案】:建构游戏的发生与发展有:
(1)建构游戏的萌芽阶段(1—1.5岁)
建构游戏有两个基本要素,手部操作技能和空间想象力。从手部操作技能来看,幼儿手部动作遵循由粗到细的发展规律,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而动作技能比动作更进一步,它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动作。
婴儿在掌握了人类的一些基本动作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开始掌握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所需要的较简单的动作技能。婴儿手的技能发展常模显示,能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一块方木要到第一年末,所以第一年内不可能有建构游戏出现。而且从空间想象力来看,这是一种
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头脑中的反映。1岁以内的婴儿往往不能正确把握物体的空间特性,分不出大小,分不清形状,更没有方位感和距离感。
大约1岁以后,当幼儿发现物体之间的关系时,渐渐会将两个物体做空间安排,学会堆积方块、套叠。在简单的空间知觉水平与简单的动作技能的相互配合下,最初的建构活动萌芽了。这一阶段的建构活动特点是只能在数量有限的材料之间进行排列组合,一般是两三个
物体,进行的是摆弄行为,属于无意识构造活动。
(2)无意建构阶段(1.5—3岁}
这一阶段的幼儿仅仅能把元件结构材料无目的地组合在一起,起初并不注意材料的大小、形状以及槽枢、凸凹的对应关系,盲目接插,只是遇到困难时才开始对材料的槽枢、凸凹等关节处进行特别的关注,活动的兴趣集中在这些节骨眼上。但由于手眼协调较差,不能准
确操作,所以能够将材料连接、插并在一起便是成功,并不关心插接的结果。
由于动作的逐步灵巧,手指对元件的把握比较自然,能把更多个元件拼接在一起。这一阶段的幼儿能用结构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并不根据相应作品的结构特征来搭建,所以搭建的物品和现实物品并不像。幼儿一般以作品的某一明显的外部特征与类似的实物想
联系来赋予其意义,如搭建一个长长的物品说是“树”,搭建成方形物体说是“电视机”。
(3)想象建构阶段(3—5岁)
这一阶段幼儿在进行构造之前就先有了构造意图,凭借对实物的表象进行操作,加之操作技能的熟练,使想象力和表现力统一于作品,以实现构造目的。幼儿构造的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主题,因为只有幼儿熟悉的主题,表象才会清晰,创造才会顺利。
(4)模拟建构阶段(4岁以后)
模拟构造即模仿结构实例或图纸进行的构造活动。从幼儿建构活动的自然发展规律来看,模拟构造晚于任意构造。一般而言,4岁以前的幼儿往往不愿意照着实物的样子进行构造,喜欢尝试动作,4岁以后,幼儿逐渐会照着立体结构造型的范例进行构造活动,模仿范
例,学会根据形状、大小、颜色的对应进行准确模拟。5岁开始,幼儿学习照图模拟,这种模拟要求幼儿学习观察平面图纸,根据记忆表象,将图纸中的建构造型想象成立体结构造型,有一定难度,对于复杂的图纸仍不能模仿。之后,幼儿开始模拟实物进行建构活动,这种实物只有主题形象的特征,没有结构造型特征,幼儿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选择材料,是模拟与想象的结合。
(5)自由建构阶段(入小学后)
在想象建构和模拟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建构,即自由创作。这一阶段儿童的操作得心应戶,空间知觉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构思出许多巧妙的作品,作品的表现力更强。这一阶段需要到学龄后进人小学至成年不断成熟为止。
儿童构造形式的发展有先后顺序,但并非相继发生,即不是前一形式结束,后一形式才开始发生,而是发生有先后,发展有重合。
【题目解析】:参见教材P73、7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