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
【原文】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所以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残酷地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赵佶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三山志》)赵佶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总是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作为科学研究,如能使荔枝北移,或可一试。
【改文】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学语文课文)
①删去“遇到微霜,就会受害”,更确切。文章主要说明荔枝适宜于南方,其原因很多,光用“微霜”,不确。
②删去“残酷地”,更简洁。
③删去“赵佶”,文字简洁,不影响表意,且适用中学生。
④删去“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中的逗号,使文意更连贯。
⑤删去引文中的“(开封)”。简明。如不删去,须在“开封”前加“作者注”之类的说明,反而不顺。
⑥删去“(《三山志》)”,更适合中学生阅读。
⑦把“赵佶”改为“徽宗”,与上文表述一致。
⑧把“总是”改为“不过”,表达更准确。
⑨把“如能使荔枝北移,或可一试”改为“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语气上更委婉、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