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
(一)《儒林外史》刻画人物、品评人物,就是依据他们对功名富贵的态度这一基本标准。有以下三类:
1.热中科举的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借科举为搏取功名富贵的敲门砖,甚至不惜牺牲自身人格的尊严,也要踏上科举这一荣身之阶。如周进和范进。
2.通过科举已得功名富贵的官僚乡绅:科考及第,功名富贵已成现实,便仗着些权势和财势,对他人作威作富。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一批读书人,他们“出”则为贪官污吏;“处”则为居乡的土豪劣绅。这些人物形象揭示出科举制度和政治腐败的内在联系。如南昌太守王惠刚时常记着的一句话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3.装作无意科举,其实也在利用科举的假名士:假意不愿科举,不以功名为念,装作清高,但因自己本无才学,闹出笑话被人耻笑。如杨执中和权勿用。
(二)《儒林外史》也以自己的理想标准塑造了一些"真儒”的形象。这些“真儒”既有反对科举、轻视功名富贵的思想,又带有孔孟儒家正统派的特征。杜少卿的形象是以作者吴敬梓为原型写成的。他与有恶行的叔伯哥哥杜慎卿截然不同,他把钱财看得极轻,乐善好施,为接济他人甚而变卖田产。
(三)《儒林外史》还有功名富贵圈子外边的市井小民。如开小香蜡店的牛老爹,开米店的卜老爹,演员鲍文卿,修乐器的倪老爹,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