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儒林外史》是怎么运用具体讽刺手法的?

请谈谈《儒林外史》是怎么运用具体讽刺手法的?

(1)通过人物前后矛盾的言行,揭穿其虚伪性,还其真实的本来面目。如范进中举后和张静斋一起到汤知县家“打秋风”的一段描写。先写酒席上摆着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再写“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正当知县担心范进在母亲丧事期间“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时,范进就“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些描写突出了范进“遵制”、“守礼”的虚伪他只是遵了丧礼的形式,却不顾居丧期间“不用荤酒”的内容。作者客观地描写人物前后行为的矛盾,取得了“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没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
(2)在人物自我吹嘘的过程中,点出“漏洞”,让人物当场出丑自我否定。如: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自己为人率直,“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正说话的时候,他家的小厮走了进来,对他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的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这段文字,用严贡生强夺他人之猪的行为否定了他不占人便宜的言论,由小厮点出“漏洞”,就有了辛辣的嘲讽意味。再如:匡超人吹嘘已选八股时文的名气天下皆知,五省的读书人在桌案上都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听后,点出“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轻轻一点,就揭露出匡超人的自我吹嘘是何等的荒唐。
(3)通过情节的发展,让讽刺对象弄巧成拙,处于狼狈的境地。如牛浦郎拿了牛布衣的诗稿,冒充牛布衣,以名士身份与官僚交往。而后,牛布衣的妻子寻找丈夫,发现他假冒,咬定他害死了牛布衣,并把他扭送见官。又如娄三、娄四公子为博得礼贤下士的好名声,结果是假名士权勿用骗奸尼姑的恶行败露,被官差从娄府捉走。他们优礼相加的“侠客”张铁匠用猪头骗走了他们的五百两银子。随情节的渐次发展,那些被讽刺对象无法意料的结局,使他们十分扫兴和狼狈,有着喜剧性的讽刺效果。
(4)通过对人物的形象描写,使讽刺意味自然流露。如马二先生在一个茶室里面的表现,透露出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通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醉心科举的马二先生对皇帝的顶礼膜拜有其性格的必然。但用扇子当笏板,扬尘舞拜的动作显得格外的滑稽,戏剧性的人物动作也就产生了令人捧腹大笑的讽刺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