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雨〉序》中,曹禺声明他创作此剧时,“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他同时又说,“《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你如何理解这两种创作心理状态(或指向)及其在剧作中的体现?

在《〈雷雨〉序》中,曹禺声明他创作此剧时,“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他同时又说,“《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你如何理解这两种创作心理状态(或指向)及其在剧作中的体现?

第一种创作心理指向的是对中国封建大家庭和传统父权制社会的不满和愤懑。曹禺笔下的“家”,不是一个温馨甜蜜的所在,而是令人窒息的樊笼,《雷雨》的周公馆便是其中典型。《雷雨》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周朴园为代表,他本身就是这个樊笼的一部分,是“家”的某种人格化的表现。他专制、冷漠、自私,容不得一点新东西,压抑束缚人的个性。第二类以周冲为代表,他是新生的一代,与“家”水火不相容。他的朝气、热情、无所畏惧的精神给昏暗压抑的“家”增添了一抹亮色,虽然微弱,却给人以希望。第三类以周萍、蘩漪为代表,从本质上讲,他们并不属于这个“家”,“家”的沉闷、窒息,使他们不止一次地萌生过冲出牢笼的想法。然而,他们或始终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或做困兽之斗,最终与“家”同归于尽。第二种创作心理中的“憧憬”指向的是作者对宇宙意识的一种理解,或者说渴望理解的心愿。这段话可与曹禺的解释对读:“《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貌。因为它太大,太复杂。”也就是说,《雷雨》中渗透着作者的命运观,这里的“命运”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宇宙意志的体现,它决定着悲剧人物的全部思想和行动,它是不可更改的、是永恒的。周朴园一直在维护着他体面的家庭,孰料竟发生了惊世骇俗的不堪事件;侍萍被周家抛弃以后本想远离周家,不料30年后竟鬼使神差地再次来到了周家,周家成了她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梦魇。不同于宿命论,《雷雨》的命运观表现了一种积极抗争的激越之情,而非屈服于命运的诚惶诚恐和消极顺从,这又以蘩漪为代表,用曹禺的话形容她具有最“雷雨式”的性格。她作为反传统反世俗的叛逆精神的化身而出现,是个情感欲望最强烈的体现者,是作者对人的生命意志的肯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