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郭小川诗歌在艺术方面的执著追求。
在诗歌内蕴方面进行艰难探索的同时,郭小川在诗歌艺术方面也进行着多种试验,使其诗歌无论文体特征,还是艺术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显示出诗人执著的芝术追求.(1)文体形式的新探索。诗歌从根本上讲是侧重于形式的艺术,因此,诗歌创作历来重视对文体形式的探讨。50年代众多诗人围绕诗歌形式展开了讨论。而正在这时进入诗歌创作丰收期的郭小Jlf则没有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进行了多种尝试。郭小川早期诗歌全用自由体,50年代前期的诗作主要是楼梯式(采用自由体的只有不多的几首)。50年代后期,诗人特别钟情于自由诗体,采用楼梯式的绝少。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郭小川一直处于诗歌文体的探索期。到60年代,以《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一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等诗作为标志,郭小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新辞赋体”。郭小川的这种“新辞赋体”又有长短旬相间体、两句一节体、四句一节体等多种形式。(2)诗歌意境的新开拓。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中国诗歌历来重视意境的营造,那些流传下来的诗词曲赋,无不以美妙幽幻的意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现代白话诗则使其意境具备了现代色彩。五六十年代,在郭小川笔下,诗歌意境又有了新的开拓。其一是郭小川的诗歌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而这种时代色彩的渗入又影响着意境组成元素的选择、组合以及其内蕴的价值,如在《投入火热的斗争》一诗中,诗人选择了“五星红旗”等4个意象来描写50年代新中国的处境,其数量的对比、排列的先后都是经过诗人精心考虑的。又如《厦门风姿》的意境构成也是既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又具有对比性的。其二是主观意识的强化及其外射,也会使意象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意境的内涵。主体意识的过分膨胀,往往改变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使其按照诗人的意愿组成新的意境,以传达诗人既定的内蕴。有时,主体意识过于强大,使意象变形到超越其原始形态的时候,意象的本原意义往往隐退,它与社会现象重合的内蕴则凸现出来,从而使诗歌意境带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具有了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