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财主底儿女们》中蒋少祖的形象。
蒋少祖是《财主底儿女们》中蒋捷三的次子。与蒋蔚祖不同,蒋少祖走的是另一条道路。受新思潮影响,他I6岁就离家去上海读书。因为厌恶旧家庭“尽是铜臭的生活”,他同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家庭彻底决裂。他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甚至因自己曾有过向父亲屈服以继承财产的想法而感到羞耻。他一度站在时代的前列,向青年们宣传新思想,成为青年们的思想领袖和民众的代表。但对尼采超人哲学的服膺注定了他不可能真正走向人民大众,只能“在中国走着一条孤独的道路”。他不明白“社会革命究竟是什么",轻视人民的力量,甚至质问:“把革命交给人民,人民是什么?那些无识的人,懂得理想吗?”这样他的理论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社会上屡屡碰壁。对卢梭、伏尔泰的崇拜更促使他时时怀恋幼年时在故乡苏州所度过的那种古老的田园牧歌一般的恬淡生活。这时,残留在他灵魂深层的传统思想便逐渐占据了上风。经过一段时问的迷惘彷徨之后,他终于背叛了先前的思想,转而向父亲忏悔了。随后他便获得了大批田产,成为家庭财产争夺战中的受益者。到抗战爆发后,他早年的激情消退殆尽,开始浸淫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中。但恰恰就是在他思想上倾向于复古之时,他却成了社会名流,还当上了参政员。功成名就的蒋少祖作古诗、捜集版本、买卖房地,继而又躬耕于瓜田菜城之间,做起了独善其身的新型隐士,向中世纪的温柔梦乡回归了。蒋少祖的变化在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时期也是带有相当大的普遍性的。受西方新思潮的影响,他们渴求社会变革,希望社会在不断的变革中走向前进,但在变革真正到来之际他们又畏缩恐慎,生怕这一变革会危及自己的既得利益。患得患失是他们的普遍心态,在社会动荡之中进退失据最终逃向传统则是他们大体一致的选择。这正印证了胡风的论断:“知识分子的反叛,如果不走向和人民深刻结合的道路,就不免要被中庸主义所战败而走到复古主义的泥坑里去。”路邻忠实地摄下了蒋少祖的悲剧道路,为后来者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