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七月派小说家的总体风貌。

试析七月派小说家的总体风貌。

七月派小说充分实践了以胡风的观点为代表的七月派文艺主张,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七月派小说总是竭尽全力挖掘出生活本相的复杂内涵。在七月派作家笔下,即便是平凡的事物,其底层也一定深含着种种波澜的撞击,并由此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张力。东平、柏山的小说虽大多写革命根据地的生活,展现的却并非单纯的、阳光普照的欢乐世界。在那里,也同样充满着光明与黑暗、理性与蒙昧、勇猛与怯弱、献身与自私、欢乐与困苦的种种相生相克的搏击。因此,七月派小说的主题往往是多元的,因为多元往往又难以把握。不仅主题上难以一言蔽之,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七月派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性格往往也过于敏感、复杂,甚至飘忽不定。七月派作家几乎不写单纯的性格,其人物性格常常是多种精神倾向的奇异结合。如路翎的《燃烧的荒地》的主人公郭子龙、《财主底儿女们》中的金素痕都是这样。七月派作家把这些飘忽不定的既有人性也有兽性的复杂的人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活人”,只有在他们身上才一方面体现出雄强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凸现了精神奴役的严重创伤,凸现了生活本相的真实与复杂。七月派小说的复杂性还表现为人物心理刻画的丰富性。因为要表现人物精神奴役的创伤,七月派作家十分注重心理描写。然而他们的心理描写又有别于一般的心理描述,常常是浓墨重彩地专注于人物心理的矛盾冲突及其微妙的变化、转换。他们笔下的心理描写往往不是静态的、单向的描写,而是动态的、多向的、带有立体感的。他们习惯于写入物心理两极相生相克、相互搏斗的丰富过程。特别是路翎,他总是善于写岀人物异常丰富的心理变化,善于写出从某种心理状态向另一种对应的心理状态的跳跃。刚刚还是低沉懊丧,忽然间却转向自信昂扬,深深的痛苦与极度的欢乐,无法排解的烦恼与心如止水的和谐安逸,常常构成人物心境的尖锐矛盾和奇妙的统一。(2)重视主观体验,创作中燃烧着热情的火焰,是七月派小说另一个突出特征。七月派作家非常强调作家对生活的全身心投入和体验,他们对于所谓的“客观主义”对于“生活的被动的无可奈何的客观态度”十分反感,从而自觉到作品应该能激起某种热情的兴奋来,并在这种光辉下,给予现实生活以灿烂的画幅,他们把个人的主观战斗精神渗透到小说之中,因此,无论是事件的叙述,还是环境景物的描写,抑或是人物的刻画,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到作家巨大的人格力量,充溢着一股股不可抑制的激情。如东平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占很大篇幅,但却充满了激情,烙上了作者强烈的主观印记。路翎小说中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而且主要是属于心态情绪描述和评价性质的词语,从而体现了作家主观情绪的参与。(3)由于强调主观情感的投入,七月派小说的叙述成分便显得十分醒目,因为叙述便于分析、评议,更能体现作家的爱憎情感。叙述和描写是小说最常见的两种艺术手段,但它们存在着明显差异,其根源就在于它们来自感知生活的两种不同方式,即体验与观察。对现代作家来说,描写的确很重要,它可以较大程度地隐去作者自己,只从场面中流露出倾向和评价。但七月派作家认为这样容易陷入客观主义。因为由观察而描写的多是外在活动,最具有艺术真实的东西是由体验而来的,即创作主体从自己看岀去,从自已的内在性去结构,以自己的命运感为根据去领会。体验的过程溶入了内在的生命情感,静观的描写难以完成这一重任。因而高扬“主观战斗精神”的七月派小说逐渐从描写转向叙述,从而使作者的价值观渗入每一个小说意象,影响和制约读者。(4)七月派小说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其总体风格上的沉郁悲凉。无论是东平、柏山,还是冀槐、路翎,其小说与40年代的昂扬时代格调都不尽相同。其强烈的悲剧意味与国统区文坛着重揭露和嘲讽的喜剧性情调大异其趣,也与当时解放区文学明快、单纯的风貌形成强烈反差。他们的作品气氛沉重'凝滞,充满了不适感。七月派小说家们企图深厚遒劲地表现一种“原始的生命力”或者说“原始的强力”,而这种原始的强力往往在灾难和苦役中体现得更为充分。因此,他们热衷于表现痛苦和灾难,即使是以根据地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也概莫能外。越是作家喜爱的人物,就越是被置于灾难之中,经受炼狱似的悲痛和苦刑似的劳役。七月派作家笔下的人物,大多是些“倔强的灵魂”,他们具有异常坚韧的有时简直令人震惊的性格。作家表现了这些性格在各种条件下不得不走向毁灭,这就发人深思,给作品抹上激越、悲凉的色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