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戴望舒前期诗歌的内蕴。
戴望舒前期诗歌有衆大主题:抒发青年的激情与表达追求无着的苦闷。(1)《望舒草》中,爱情诗占了作品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诗人恋爱激发的诗情,却又超越了具体背景,表现出更广阔的人生处境;而且,作为抒情主体,他不把表现对象的故事叙述作为重点,而是潜人心底深处去提炼微妙、复杂的恋情。这样,其爱情诗就包蕴了两层内蕴:一方面是诗人爱情的实录,另一方面又是其爱情理想的表述。也许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爱太少,他的爱情诗总有着强烈的失落感和忧郁的基调。⑵爱情诗在其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但他毕竟不是爱情至上主义者。诗人有着对“梦”的热烈追求。《断指》抒发对忘却个人悲哀、为大众利益而牺牲者的歌颂;《流水》是对“各处的水流的集体”力量的肯定一"决了堤防,破了闸,阻拦我们吗?你会看见你的毁灭。”用一个象征性意象,表明了诗人对革命胜利的理想,但理想很快受挫,诗人也退回到自我敢天地中,他从一个“单恋者”变成了“寻梦者”。这类诗歌以《雨巷》、《古神祠前》、《寻梦者》和《乐园鸟》为代表,集中反映了诗人前期创作的最高成就。《雨巷》中撑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的“丁香殷的姑娘”,正是诗人所追寻的“梦”的象征。她那么诱惑人,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其色'味、情均惹人怜爱,其忧愁哀怨又让人牵挂。“她”一度走近我,却没等我得到,便“投出太息一般睡眼光”,梦一般消失了。抒情主人公分明感到被“她”遗弃了,所以才耐心地徘徊在雨巷,情愿做一个“单恋者”保持着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目标的多向性,证明了抒情主体已不再关注追求的具体目标,而是将价值定位于追求本身。“我常是暗黑的街头的踌躅者,我走遍了嚣嚷的酒场,我不想回去,好像在寻找什么。”诗人否定了“一丝媚眼”或“一耳腻语”所代表的肉欲追求,认定自己是“一个寂寞的夜行人”、“一个可怜的单恋者”。惟四周一片黑暗,看不清路线,找不到方向时,人才备感寂寞;惟明知爱的追求是一场无结果的跋涉,却仍要执著追求时,追求者才感觉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