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第三代诗歌的特点
①平民意识及反崇高倾向
“第三代”诗歌表现出对崇高化规范的拒绝。一个无地位、无特殊身份的普通人代替了以往英雄式的自我,平视视角取代了仰视视角,他们诉说着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困顿和烦扰,且这种诉说改变了以往那种高贵典雅的抒情、严肃的叙事方式,以一种明显的揶揄态度取代了过去的庄严感。(蓝色《轨带》、王小龙《外科病房》、李亚伟《中文系》等)。
②非文化倾向
现代人的觉醒使人第一次感到都市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化构成了人性发展的障碍。文化曾经由人创造而又创造出人的异化。“第三代”诗提出“反文化”,指出文化化的世界存在危险性。非文化倾向的基本价值只在于观念的提出,在艺术实践上更多借助于不动声色的冷抒情,以及极端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口语化,以对抗风靡一时的意象化。
代表作:韩东《有关大雁塔》《半坡的雨》、胡冬《我想乘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③全方位的生命体验。
“第三代”诗认为:诗只能是诗人生命的形式或自身,它是诗人灵魂的裸露。诗人对自我生命体验的重视是纯粹意义上的现代意识,它具有超脱民族局限的全人类性。因此,他们热衷于表现无边无涯的感觉、生命冲动、死亡、性等,以及由此派生的折磨、痛苦、焦灼、恐惧和“无家可归”的“厌世感”。
代表作:于坚《好多年》、曹汉俊《病房》、廖亦武《越过这片神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