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创作的艺术革新趋势。
【答案】(1)80年代中后期,是一个充满创新批战精神的诗歌发展阶段,也是“第三代”诗歌诗人崛起的阶段。整个诗坛被一种漠视秩序和规范的流派竞起的局面所代替,出现了很多自以为是的诗歌主张和宣告,也有一些表面喧腾的“展出”。但总的说来,这阶段的诗歌言说多于创作实绩,得到公众肯定并且能够保留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呈现出热闹中的寂寞。
(2)这一阶段诗歌迅速走向个人化。诗人从社会的群体回到单纯意义上的个体,把以往关注外部世界的目光停留并凝注于个体生命的细观默察上、心理的和潜意识的微妙之处的体察和把握上,诗歌创作发生了由外向内的转移。这种背景也促成了当代女性诗歌的兴起和繁荣。
(3)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强烈的艺术革新趋势。这种艺术革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诗歌审美特征的个性化追求。新时期诗歌起始阶段的个性化,是“自我”对诗的直接加入。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不少获得好评的诗里,抒情主体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诗人自身。这和“文革”前当代诗歌回避“自我”、以追求表现阶级群体意志、以情感的“大我”代之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之后,诗的个性化进入更高层次,更多地体现为诗人观察、体验的独特角度和方法,体现为对人的心灵世界的不同发现,以及在把情感、生活经验上升为意象的不同方式上。
第二,浓郁的思辨气质进入诗歌。“复出”诗人归来后的歌声,由于身世、心境和惯于思索而变得深沉。“朦胧诗人”的理性世界更为冷峻,思想锋芒更为犀利,诗情哲理化倾向更突出。思辨化倾向还表现在,诗人们更多地从哲学、历史、伦理、心理等多种角度认识社会生活,以求对现象作出完整的立体的把握。
第三,诗歌的情绪结构趋向复杂化。过去那种简明单一的情绪已很少见,多种冲突的意志情感为多数新老诗人所共有。与此相适应,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趋于多元化,多元意象组合、时空跳跃等结构方式被较多采用;情感表达方式也由直白率露转向含蓄,出现了整体象征和冷抒情等所谓间接抒情方式。
第四,诗体形式发生变化,语言得到创新。作为对六七十年代当代诗的“骈文”化的逆反,这一时期诗歌在诗体样式上朝着偏重散文化的自由诗的方向发展。六七十年代诗在语言上、节奏韵律上人工雕琢的匠气,那种讲究排比、对偶、韵脚的体式,因感情和形式的造作而为读者所厌弃。自然、朴素的诗风,逐渐占据主要的地位。
(4)这一阶段的诗歌远非尽善尽美,它的不足之处表现在:高屋建瓴地表现时代、有深度力度的作品太少;一些作品的思想内涵还不能适应已经更新的思维和观念;关注、参与现实的民族深层文化心理常为一些超脱社会的时尚所干扰;不少作品缺乏独创性,一种创新的风格问世立即成为新的模仿对象;与诗坛上繁多的旗号喧哗相对应的是读者的渐次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