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勰对风格的认识。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成熟的标志,其重点和精华是创作论,其中《神思》列为创作论之首,可以看成是创作论的总纲,涉及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核心是艺术想象。(1)神思(艺术想象)的特征①形象性,即不离具体感性物象,所谓“神与物游”。②情感性,即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两点是神思作为形象思维区别于抽象思维的显著特征。③神思也不排斥抽象思维的参与,所以需要“秋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2)神思的功能①它能使作家摆脱身观局限,让思维自由驰骋,才情充分发挥:“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②它是整个创作活动的中心和关键;“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③神思与语言的表达密切相关:“辞令管其枢机。”(3)神思形成的条件神思形成的条件,刘勰认为首先“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其次与先天因素(“秉才”)和后天学习(“博练”)有关,呈现不同个性特征(“迟速异分”),其萌发则有某种偶然性、神秘性。(4)《情采》《情采》篇着重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要内容有:①明确提出了文质并重的主张。“情”即“质”、“采”即“文”,分指内容和形式而言。刘勰认为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文附于质”,“质待于文”。即是说优美的文辞,必须表现正确的思想感情,而正确的思想感情,又有赖于优美 的文辞来表现,相互依存,有机统一。②指出了“情采”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刘勰把内容和形式,比作经与纬或容貌与铅黛的关系,认为前者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方面,从而生动地说明了“文采饰言”的功能。如果主次颠倒,专从辞采形式上下工夫,那就失掉“立文之本源”了。③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当时“为文而造情”的形式主义之风。刘勰不满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日盛”的不良倾向,提出这种理论,有破有立,很有现实意义。(5)《时序》《时序》篇阐述了刘勰的基本文史观,即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①指出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决定了文学的发展。他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及其风格的演变,都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具有某种同步关系。②具体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哲学、时俗对文学发展兴衰演变的影响。政治方面,特别是统治者提倡与否,对文学的兴衰至关重要。所以刘勰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普遍的历史规律。③指出了文学本身内在发展的规律,即历史继承关例如论楚辞前与《诗经》、后与汉赋的承传关系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他论楚辞说“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论汉赋说“大抵所归,祖楚辞,灵均馀影,于是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