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保守期的训诂学。

试述保守期的训诂学。

训诂学的保守期出现在魏至唐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训诂基本上沿着两汉“高潮”的余波发展,也有新的成就,只是和汉代训诂学高峰相比起来,没有那么突出,有些方面表现出保守(不等于衰弱)倾向,故暂且说它是保守期。唐代“疏不破注”,训诂学趋于保守,没有新发展。如孔颖达等以六朝旧疏为底本修撰《五经正义》,贾公彦撰《周礼正义》《仪礼正义》,就都不是新著。这一套“正义”强调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只能墨守旧说。1.保守的原因:(1)六朝义疏的兴起是适应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需要。魏晋六朝,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北方大片领土为少数民资的统治阶级所割据,南方人民忍受不了贵族豪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经常武装起义,偏安江南的地主阶级在这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一方面加强武力的镇压,一方面大力宣扬儒学、玄学和佛学以麻醉人民,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因此南朝的统治者就很重视讲经,不仅讲儒家的经,也讲道家和佛家的经。要讲经就得有讲经的稿子,讲疏、义疏就是讲经的稿子。(2)义疏的兴起也受玄学和佛学的影响。当时道家变成了玄学家而崇尚清谈,佛家为佛教作了许多注疏,儒家更是编写出大量义疏。归根结底,义疏是为王朝统治者政治需要服务的。基于这一政治需要,义疏的思想倾向是保守的,其实践效果也缺乏生气。唐代训诂继续沿着魏晋六朝的历史路线编撰义疏,集魏晋六朝之大成,而谈不上新发展。2.成就与贡献:(1)魏晋六朝经部注解流传到今天的有王弼、韩康伯《易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谷梁传集解》、何晏《论语集解》。属于史部的有晋徐广《史记音义》、宋裴骃《史记集解》、吴韦昭《汉书音义》等。属于子部的,以道家的《老子》与《庄子》的注解为最多,另有晋张湛《列子注》。纵横家有魏晋间皇甫谧《鬼谷子注》,小说家有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兵家有曹操《孙子兵法注》等,五行类有李氏《九宫经注》,医方类有吕博望《皇帝众难经注》等。集部有郭璞《楚辞注》等。至于佛教经典的注疏,则有《大乘经疏》《小乘律讲疏》。(2)魏晋六朝义疏很多,如皇侃《礼记义疏》《论语义疏》、魏何晏《老子讲疏》等。魏晋六朝训诂新著,有魏张揖《广雅》、晋葛洪《要用字苑》、晋吕忱《字林》、梁顾野王《玉篇》、王劭《俗语难字》等。(3)魏晋六朝,方言、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研究的成就不小。除郭璞《方言注》外,颜之推《颜氏家训》的《书证》《音辞》两篇中也有关于方言的论述。《隋书•经籍志•小学类》载《朝鲜语》《鲜卑语》《婆罗门书》等,则是少数民族语和外国语的编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