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蜀相》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3)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4)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5)《蜀相》中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阅读《蜀相》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3)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4)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5)《蜀相》中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正确答案】:(1)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2)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锦官城”是成才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汉朝曾设有锦官来管理,所以后来又把成都称为锦官城。)(3)不能。“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高兴的心情。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在士大夫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4)上联的“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下联的“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这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仰。落脚点在“天下计”和“老臣心”。“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5)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儿,因此必然会“泪满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