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如何纠正?

幼儿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如何纠正?

告状是幼儿常见的行为,由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有限,当他们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不能够通过协商、帮助和谦让的方法来解决,所以求助于教师来解决。幼儿园小班的幼儿由于刚刚入园,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还不了解、不熟悉,他们的道德感往往是由教师对行为的直接评价所引起的。到了中班,他们渐渐地在形象水平上懂得了一些道理,开始把自己的或别人的言行与一定的规则和作为规则体现的榜样相比较,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如这时的儿童很喜欢告状:“老师,他打人”,“老师,他不肯把玩具给我们玩,就他自己玩”。这种告状实际上反映了幼儿正在把别的儿童的行为与老师经常教导他们的行为准则做比较,并已主动地产生了某种道德体验。但是幼儿相互之间的频繁告状容易导致同伴之间的相互怨恨,也干扰了教师组织正常的活动,同时养成幼儿事事依赖老师,不能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在对待幼儿告状这个问题上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倾听幼儿的告状,对于幼儿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解决问题的技巧。鼓励幼儿在遇到冲突时,首先小朋友之间相互交谈、商量,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找老师。通过多次的锻炼,幼儿就能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从中自觉地掌握合作、协商、分享和轮流等社交技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