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关于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在本班的活动室内设置什么样的活动区,设几个活动区是教师在创设活动区过程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1)培养目标。在创设活动区时,要考虑活动区应当能体现《规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提供给孩子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和品德、情绪和美感发展方面的经验。(2)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我国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下,由于活动室空间的狭窄拥挤,不可能同时容纳满足幼儿上述各方面发展需求的活动区,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来选择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袭别人。这里现有条件的含义是指活动室空间的大小、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个别差异等。活动室的空间大小决定了活动区的数量,为了挖掘潜力,扩大活动室的空间,以下经验可以参考:如取消睡眠室的固定床铺,改为折叠式,腾出空间让孩子活动;充分利用阳台、走廊的空间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在活动室现有高度内,加设一层阁楼用做孩子的睡眠室。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教师还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活动区。如安静区,划出一块小小的角落,满足孩子有时需要独处的愿望等。(3)本阶段的教育重点。如9月份是小班幼儿新人园的第一个月,教育重点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此相适应,教师可选择娃娃家、积木区、小小扮演区等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区域,让新人园的幼儿在像“家”一样的活动区内自由活动,使他们感觉到温暖熟悉,并逐渐喜欢幼儿园。总之,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共同选择,创设“儿童化”的活动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