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结合课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霖铃》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在当时的通俗音乐圈里非常有名,比现在与周杰伦搭档的词作者方文山有名多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个人就是——
生(齐):柳永
(PPT展示柳永简介)
师:柳永比前面刚学过的《蝶恋花》的作者晏殊年长三四岁,比苏轼约年长50岁拿这两个人相比,是因为柳永曾经去拜访晏殊,但晏殊有点瞧不起他,而苏东坡则不同,有一次在与朋友的闲聊中,苏东坡曾称赞柳永《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几句“不减唐人高处”,也就是说,不比唐人最好的诗歌逊色柳永生性浪漫,精通音乐,是当时通俗音乐圈里的第一把好手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雨霖铃》,下面把它齐读一遍
(生齐声读)
师:“竟无语凝噎”中的“凝噎”的正确读音是——
生(部分): níngyē
师:对刚才大家的朗读比较流畅接下来我们听听名家的配乐朗诵,进一步熟悉词作,把握情感
(播放配乐朗诵)
师: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可以用词中哪几个字来概括?
生1(轻声):我觉得是“凄切”
师:这是形容寒蝉叫声的,当然也包含了作者的心境试着再找找直接表达情感的字词?
生2:伤,伤悲
师:为何而伤呢?
生2:为离别而伤,用词作中的话来讲,就是“伤离别”
师:大家认不认同?
生(齐):认同
师:好(板书:伤离别)那么,词作是如何表现“伤离别”的呢?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上阕
(一生朗读)
师:读得很有情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一开头交代了哪些内容?
生3:首先交代了时间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生3:从“寒蝉”和“晚”,可见季节为秋天,时间是傍晚
师:哦,很有眼力,秋天的蝉才叫寒蝉交代了离别的季节和具体的时间,那么,地点呢?
生3:地点是在长亭
师:嗯,城郊的长亭“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长亭送别”,崔莺莺送别张生上京应考也是在长亭离别时,具体的环境景物怎样?
生4: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师:不错其实按照自然、真实的感受顺序,应该是——
生(部分):“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因为只有在急促的阵雨停歇以后,长亭里的人才能够清晰地听到寒蝉的嘶鸣
师:是的“寒蝉”这个小东西,要么不叫,有一个成语叫——
生(齐):噤若寒蝉
师:噤若寒蝉寒蝉,强调的是“寒”秋天,甚至可能已经到了寒意萧索的深秋,蝉面临生命的终结,因此,嘶叫的声音显得特别凄清、凄厉、凄绝,使离人倍添伤感的情绪词作开头两句,用电影镜头的语言来改写,应该是“晚,长亭,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大家特别留意一下,季节是——
生:秋天
师(齐):而且可能是深秋深秋时节,再加上又是秋天当中的什么时辰?
生(齐):傍晚
师:一个“秋”,一个“晚”,是一季当中、一天当中时序变化最为明显最富有特征的时候,最容易触发多情诗人的情绪柳永词集中刻画秋天的暮色及其思绪的作品是最多的,如《雪梅香》“动悲秋情绪”“浪浸斜阳”,《曲玉管》“千里清秋”“江边日晚”,《玉蝴蝶》“目送秋光”“晚景萧疏”等等都是
(PPT:展示叶嘉莹语)
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这样说:“柳永特别喜欢写秋天的季节,也最喜欢写日暮的景色”清秋,傍晚,在这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时刻,真诚、敏感的词人,感触总是最丰富、最深刻的以后我们读其他诗人的作品,也可留意这一点诗人在这样的环境气氛里,差不多喝了一整天的闷酒这时,雨刚住了,天色也向晚了,船头的艄公催着要出发了这时,作者是如何刻画难舍难分的场面的呢?
生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这一描写包括哪些动作和神态?
生6:执手和相看
师:能否化为具体一点的描述?
生6:就是手拉着手含情脉脉地长时间注视着对方“执”,表示手长时间握着,久久不舍也不忍分开,泪眼婆娑,凄然相望
师:说得很到位,也很有文采《诗经》里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执”确实体现了力度和时间长度,不是礼节性的握握手,而是情感的传导、情感的凝聚接下来的“竟”,竟然,应该怎么理解包含在其中的心绪?
生7:表明离别时本该有千言万语,但此刻竟哽咽住了,满腹的话语竟然一句也说不出来,只会无声地抽泣这个场面,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PPT展示柳永纪念馆前矗立的柳永与心上人执手离别的雕像图片)
师:执子之手,却不能与子相守,与子偕老;不舍离别,不忍离别,而竟然离别,最终离别为什么离别?往低处说是为了糊口,往高处说是为了事业,为了前程,感受着“前方”的召唤“念去去,千里烟波”,不仅表示空间距离的遥远,也突出了分别时间的久长此去烟波浩渺,前途莫测,这是普遍的无助而又无奈的人生困境古代不像现在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有飞机、高铁和手机,即使远隔天涯也近若咫尺,但从另一方面说,也似乎获得了更多的诗意现在,我们一齐把上阕再朗读一遍,再次感受这对恋人的难舍难分之情
(全班齐读上阕)
师:下阕起首两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从表达方式上看,有什么特点?与上阕的开头有什么不同?
生8:用议论的语言概括,有“历史从头数”的味道,当然议论中也有抒情,与上阕一开首就具体描写不同
师:说得很简练把离情放到时间的长河中来考察,就获得了历史的纵深感和丰富性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离别而悲伤,又有多少诗人为离别而吟唱在你接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吟唱离别的诗句?
生9:屈原“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师:哦,是《九歌·少司命》中的名句
生10:《古诗十九首》中有“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师:是啊,“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生离死别,何其伤悲!
生11: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师:大家一下子就举出了这么多诗句,可见知识面还是很开阔的 从大家的例举可以看出,“伤离别”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情感,抒写离情别恨的作品自然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当然如果仅有“自古”及今的概括议论,还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于是诗人很自然地转到自身,紧扣离别的时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堪”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齐):经受,忍受表明在情感抒发的层次上明显往前推进了
师:感受很准确这里的“冷落”也不当动词用
生(部分):形容词,是冷清、落寞的意思
师:是的,一到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枯落,自然的景象给人以萧条、枯落的感觉“清”不是清美、清和,而是冷清、凄清;同样,“节”也不是“节日”,而是节序、时序我国古代把伤秋、悲秋的文人称作“秋士”(板书),一到秋天就特别失落,特别伤感在冷清、凄清的秋天与心上人离别,当然更增添伤悲的情绪
(投影ppt并请学生朗读)
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
摇落深知宋玉悲——杜甫《咏怀古迹》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
从以上投影的文字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清秋”已经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标示时令的词语,它已经赋予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意味“摇落深知宋玉悲”,从宋玉到杜甫到欧阳修等等,都为“清秋”文化意蕴的积淀作出了“贡献”在这样一个凄清的秋天,与心上人分离,而且是长久的甚至可能是终身的离别,这种悲伤是刻骨铭心的接下来,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设想自己“今宵酒醒”时的情景,请一位同学把它朗读一遍
生12(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清代词人贺裳称赞这一词句为“古今俊句”,“俊”也就是“好”的意思,有神采,有特点那么,它好在什么地方呢?
生13:这是柳永想象自己酒醒后感受到的情景,却写得很真切,如在眼前
生14:河岸、杨柳、晓风、残月,不多的几种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画面感很强
生15:“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寒冷,传达出离别后凄冷的心境
生16:还有“残月”,似乎象征着今后难以团圆
生17:这两句妙就妙在用具体的景物传达出内在的感受,失落,伤感,真正做到了“景语即情语”
师:大家的体会都很深切,是在用“心”读书这几句景语,确实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渲染得十分真切、充分,创造出了一种特别鲜明、典型的意境词人酒醒梦回,扁舟临岸,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枝头,象征着柳永凄清的心情,他不忍心离去,但最终不得不离去,所以他忍受着离别的孤独和痛苦柳永虽然不是画家,没有什么画作流传下来,但他是一个天分很高的人,如果挥笔作画,相信也是丹青好手有画家根据这两句词意画了一幅水墨画,比较能表现这一意境(PPT展示水墨画)刘永济先生说得好:“‘今宵’两句,传诵一时,盖所写之景与别情相切合今宵别酒醒时恰是明早舟行已远之处,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恰是最凄凉之景,读之自然使人感到一种难堪之情,故一时传诵以为名句”下面我们一起再把这两句词诵读一遍
(生齐诵读)
师:把作词比作缝衣服的话,这首词的针脚是很紧密的大家前后联系起来,仔细寻寻它的“针脚”
生18:“酒醒”照应前文的“帐饮”,“烟波”照应“兰舟”
生19:还有“晓风”照应“暮雨”
师:是的,这样一些细微的地方,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品味的柳永就这样想象着离别之后的今天晚上,准确地说,应该是明天早上的情景当然,到这里,他的情感并没有停顿,思绪也没有停滞他继续发挥着想象,继续将情感往前推进——“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经年”是什么意思?
生:(齐)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
师:注意这里的虚词“应”,是一种什么口气?传达的是什么心境?
生20:虚拟口气,属于一种揣想良辰年年有,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优美的景致当然也到处都有,何况诗人走的是水路,去的是江南,有的是大好河山然而这些良辰美景对诗人来说似乎统统都只是“虚设”,都毫无意义,都无法引起诗人的兴奋情绪
师:阐述得很具体,很有深度退一步讲,退一万步讲,诗人登山临水,即便有无限情愫,特别是深切思念心上人的满腹话语,“更与何人说”?多么深挚,多么沉痛!
那么,后来的情景是不是真如柳永所说呢?我们来看看他到了南方以后写的另一首词《曲玉管》(课前已印发给学生,PPT展示《曲玉管》)我们一起把这首词朗读一遍
生(齐读):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师:这首词可以说刚好“坐实”了《雨霖铃》的虚拟想象,简直可以看作《雨霖铃》的“姊妹篇”、“连续剧”我们来看看两首词是怎样接续、关联的,请摘取原话加以联系
生21:“江边日晚”“烟波满目”与“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清秋”与“冷落清秋节”都互相映照
生22:还有“登山临水”与“良辰好景”,“平生心事”与“千种风情”也互相印证
师:是的,还可以例举一些两首词写的应该是同一旅程的前后两个阶段,抒写的情感是高度一致的“一场消黯”,“消黯”就是“黯然销魂”的缩略“一场消黯”,无限伤心;“登山临水”,面对这样壮丽的山河,美好的景致,只能惹起“我”的万千“平生心事”,爱情,功名,离愁,别恨,到什么地方去诉说,又能跟谁去诉说?“永日无言”,“永日”就是整日,就是日复一日念远怀人的苦闷没有地方可以倾诉,没有人可以交流,这是什么样的悲哀和伤痛?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柳永一生事业无成,他的悲剧源于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这叫作性格决定命运柳永年过五十才中进士,一生没有做过像样的官,当过县丞,管过盐场,最高的职务也就是屯田员外郎,所以人称“柳屯田”不成功的人生却极大地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柳永的词是他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这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最后,让我们在诵读中再次深入感受柳永
(全班齐读全词)
(1)概括这堂课的教学目的。
(2)划分并列出这堂课的教学步骤。
(3)对这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分析、评述。
【正确答案】:(1)
①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鉴赏与理解这首词的语言美。
②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
③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
(2)
①导人课文;
②齐读课文,纠正读音;
③听配乐朗诵,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筛选出“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个“诗眼”,把握作者的情感;
④抓住“寒蝉”、“长亭”、“骤雨”、“晚”、“兰舟”等关键字词,品味课文语言的精妙;
⑤引导学生对柳永不同时期的词作《雨霖铃》和《曲玉管·陇首云飞》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⑥课堂小结。
(3)教学重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3分)这首诗作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抓住这首词的特点,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明确作者是如何借写“清秋节”景,将“伤离别”情表达得淋漓尽致。(3分)(联系课例进行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