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男,35岁,毕业于我国一所著名高校的机械自动化专业,1997年以优秀硕士毕业生的资格被分配到北京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担任产品设计工作。然而,由于公司业务发展受到外企冲击,加上单位领导无方,公司很快到了靠卖地给员工发工资的地步,与陈新一同分配来的年轻同事纷纷辞职。陈新也在两年后跳到了一家欧资公司任机械工程师。在这家规模不大的外企,陈新工作上游刃有余,与同事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不过,欧资企业的管理相对松散,工作压力也不大,对于希望能够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的陈新而言,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因此,陈新在一年半后再次跳槽,进入一家全球顶尖的美资公司,职位仍然是工程师。此后,三年中,陈新参与了公司的三个重要技术项目,其中在两个项目中担任主设计师,而且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该公司全球范围内评选、颁发的为数不多的技术奖。其间,陈新结婚了,家庭生活很幸福。但是,随着工作的日趋程式化,陈新已经没有当初进公司时的那种工作热情了。相反,每年公司针对年轻员工管理技能方面组织的一些培训,激发了陈新对管理职位的兴趣。只是公司内的各级管理人员,要么是美国总部派来的高管,要么是中国公司成立初期招聘的那批搞技术出身的老员工,陈新发现自己转为管理岗位的机会很小。陈新也想过转到其他公司找机会,可发了几封应聘信,回信都询问他是否对技术岗位感兴趣。不久,陈新买房了,装修、搬家等杂务事使夫妻二人近一年的生活都乱了套,转工作的事情也被拖延下来。转眼到了2005年3月,陈新搬进了新家,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没有新的技术项目,陈新越来越感到工作没劲,其职业发展又成为他的重要议题。很巧的是,陈新偶然从网上看到一条信息,是欧洲一个著名的基金会组织的“国际经理人培养计划”,招募有技术背景的年轻人到欧洲攻读MBA;基金会提供奖学金,学员读书期间在欧洲企业实习,毕业后被派回中国分公司。看到这则信息,陈新觉得豁然开朗,马上提出申请,并于4月初顺利通过面试。据基金会中国办事处的负责人介绍,”根据往年情况,只要通过面试的人员同意前往,就没有问题了”。由于正式的录取通知书要等6月底到欧洲与企业领导见面后才能发放,此时陈新又在考驾驶执照,他便辞了职,一边上驾校、一边复习英语。2005年7月初,陈新一行12人赴欧洲参加企业面试,旅行费用由基金会担负。不料,结果大失所望:到见面会的企业寥寥无几,最终12人中只有3人与企业签订了协议,陈新空手而回。基金会的负责人向大家深表歉意,但已于事无补。陈新极度失望,回来后马上通过网络投放简历找工作。然而,直到2005年12月,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管理职位,甚至连陈新一向擅长的技术岗位也没找到。请结合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1)陈新在硕士毕业后近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虽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请从职业生涯角度谈谈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要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简述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1)存在的问题:1)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从本案例可以看到,虽然陈新是个有抱负而且素质很高的年轻人,但他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每次职业上的转换都有些“无意识”。由此可以判断,陈新并未真正将从事管理工作、成为出色的管理者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至少这个目标不明确。2)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选择不确定。本案例中,根据陈新的知识、学历及经历,既可以沿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路径发展,也可以按照技术管理人员的成长路径发展。然而,陈新在两条路径的选择中显得犹豫不决,由于未能尽早确定自身生涯发展的路径,陈新在职业成长中显得举棋不定。3)未对自身职业素质及所处职业环境进行系统评估。本案例中的陈新虽然技术能力很强、对管理职位有强烈的兴趣,但并未曾根据管理岗位的职位要求对自身职业素质进行系统评估。加之陈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在原公司的技术背景都很难为其“管理技能项”加分。因此,他从欧洲回来后寻求管理职位就显得有些盲目,所以很难得到积极的回馈。4)选择职业转换的时机和方法不科学。陈新在转换职业时,显得不够慎重。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近年来,“每年12月至来年2月为转工高峰期”成为越来越显著的现象。而陈新选择4月初离职,正是各个公司人员岗位刚刚就绪的时期。陈新在辞职前,既没有考虑欧洲项目的风险,也没有考虑现实人力资源市场的情况,所以在欧洲项目出现问题后,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1)员工自我评估。2)组织对员工的评估。3)职业信息的传递。4)职业咨询与指导。5)员工职业发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