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为了迎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任务,会议回顾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会议认为,毛泽东同志一九五六年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的基本方针,既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社会政治安定的重要保证,仍然保持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国民经济就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现在,我们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恢复和坚持了长时期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因此,我国经济建设必将重新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摘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正确答案】: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是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大势,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渗痛教训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1)原有的经济等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我国主要根据苏联模式,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政治等体制,这套体制虽然也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它存在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压抑了地方、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妨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文化大革命”给党、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粉碎“四人帮”之后,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3)原有体制不适应日益联系紧密的世界经济。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世界经济向着更快、更紧密方向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性。如果不对原有的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不对外开放,就会失去世界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给国家带来的难得机遇,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吃败仗。中国再不改革,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可能被葬送。(4)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也有利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平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潮流,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中国的对外开放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