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接受政府教育资助的家庭分为贫困和富裕两类,那么,政府对不同家庭提供教育资助可以有三种基本选择。结合下图的公平效率交换曲线来解释财政支出的教育配置效率与公平。
假设接受政府教育资助的家庭分为贫困和富裕两类,那么,政府对不同家庭提供教育资助可以有三种基本选择。结合下图的公平效率交换曲线来解释财政支出的教育配置效率与公平。
【正确答案】:一是面向贫困家庭提供教育资助,这种情况发生在A点所在的位置来看,这种配置显然是有助于促进公平的,并且效率也不是最低的。因为给予这类人资助,能够使贫困家庭中有天赋的孩子得到教育资助,使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受到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大大减少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加速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是面向所有家庭提供教育资助,这种情况发生在B点上。这种配置不但没有改善公平状况,而且还产生了效率问题,原因是:
第一,得到政府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资助的人并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实际得到政府教育资助的可能是那些家境较好的、间接成本(包括机会成本)较低又能承受较高直接成本的个人。
第二,会使政府高等教育支出具有累退性效应。由于贫困家庭学生面临较高的隐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较多的是一些富有家庭的子女,造成了贫困家庭学生无法在接受政府资助的高等教育中获得政府教育支出的成本补偿,相反这种补偿却被富裕家庭的学生获得了。
第三,均等提供高等教育资助还可能造成高等教育的“过度消费”。
第四,假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教育边际收益比能力较弱的学生高,那么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上的结论将要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分配较多的教育经费,以增加社会的产出水平。
如果政府均等地提供教育经费,社会总产量就会下降,教育资源配置就会处在较低的效率水平上。
三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目标来提供教育资助这种情况发生在C点上。从效率的角度来看,要使社会总产出最大化,政府就应该这样配置教育资金:使每个人最后一单位的教育费用所产生的效益相同。这要求政府能够给能力较强的能够产生较高生产率的人提供较多的教育经费。而从公平的角度来看,最低标准的教育应该被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显然,政府在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效率并不是唯一的目标,还应该包括公平。因此图中C点的位置明显优于A、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