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效益分析法用于教育财政分析的局限有
A、成本与效益测量的量化标准难以统一
B、不同性质的教育财政支出的成本和效益不具有可比性
C、确定各项目或方案的优劣组合的有限性
D、在一些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国家缺乏使用成本效益法的广泛基础
E、成本效益法的测算成本过高
【正确答案】:ABCD
【题目解析】: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教育财政领域的应用是不合适的,这是因为 教育财政投入效益的计量有许多技术问题在实际中难以有效解决,而只 能以判断或近似模拟的方法予以代替,这样会影响到结果的有效性。成 本——效益分析法用于教育财政投人分析的局限性表现为:
1.成本与效益测量的量化标准难以统一:政府支出的成本效益法要求对各种支出项目或方案进行尽可能的量 化,最好以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估价,表明它们的金额大小。 而教育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以及无形收益的项目,成本收益法 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衡量,如政府进行教育支出以后,劳动力资本的价 值是多少?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这种量化标准难以统一。
2.不同性质的教育财政支出的成本和效益不具有可比性:政府支出的成本效益法要求将各种支出项目或方案的总金额变成 可比的形式并加以比较,取得各项目或方案的净效益的情况。但这种方法用于分析教育财政支出则十分困难,比如教育财政对 教育基本建设和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两类支出何者更重要?又如初等 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成本和社会收益率是不一样的,教育财 政预算安排应该侧重于哪一级教育?成本——效益分析法难以提供准 确有效的答案。
3.确定各项目或方案的优劣组合的有限性:由于上述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于教育财政分析的局限性,因此 通过成本和净收益的比较来排列优劣组合就有很大限制。此外,并非 所有的教育财政支出方案都具有多样性,如政府对义务教育和基础教 育支出的选择上,由于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前提,因而通过成本— —效益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是不能选择的,政府只有保障义务教育的实 现,才能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