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我国妇孺皆知,流传已久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话说苏秦游说秦惠王碰了一鼻子灰,垂头丧气从秦国回来后,样子十分狼狈。史书载:“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苏秦之罪也。”于是,苏秦立下出人头地的雄心,决心发愤苦读。他每天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实在太累了,忍不住要打瞌睡,他就用绳子把头发拴起来挂在梁上。并且在身旁放了把铁锥,困得睁不开眼就用尖利的铁锥把大腿刺得鲜血直流,还骂自己太不争气。经过冬去春来的勤奋学习,苏秦终于成为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和大政治家,被赵国的国君所启用。运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分析该材料。
【正确答案】:(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我们对事物的注意,即在周围繁杂的环境中选择哪一些内容作为意识对象,有时是被动的,由客观事物决定,表现为自然而然发生,不需要任何意志的努力;有时是有目的地进行选择,还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样,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将注意分成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①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②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③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注意心理学的角度讲,像苏秦这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和主动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相比,它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意义更重大。从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中揭示了一个注意的规律:有意注意主要取决于主体活动的目的、任务。一个人活动的目的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他注意的水平就越高,越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的注意。这个规律启示我们,当你为自己工作学习中注意难以集中而苦恼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的活动目的、抱负水平是否低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