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唐律疏议》中关于“君为臣纲”的思想及其在法律上的反映。
【正确答案】:在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皇权是政治的核心,封建礼制将“君为臣纲”置于“三纲”之首。为了确保皇帝的安全及地位,维护“君为臣纲”,《唐律》严格规定,凡触犯皇帝威严,危及皇帝人身安全者皆处以重刑。首先,《唐律》规定了谋反、谋大逆罪。谋反即“谋危社稷”,欲篡夺皇权。唐律将谋反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予以处罚:谋反已行者皆斩,并株及父子,母女妻妾等没官,伯叔父、兄弟之子流放;谋反已行,但无结果,亦皆斩,父子、母女、妻妾流放;谋反未行,即同真反。谋大逆,指“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谋大逆有损皇室的威严,因此与谋反同罪,同为十恶不赦之罪。其次,《唐律》对危害皇帝安全的犯罪亦规定了最严厉的制裁措施。臣子对皇帝稍有差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如为皇帝制药有误、制作食物犯禁、制造船车不牢固、擅自入宫门殿门等,皆为犯罪,予以惩处。再次,《唐律》规定了“大不敬”罪。“大不敬”即有损皇帝威严或不依照皇帝命令办事。如大祀不合规定、上书触讳等。《唐律》是一部完备的封建法典。其在维护皇权,体现“君为臣纲”的原则方面有着十分完备的规定,这些规定与礼教互相渗透,成为加强君主专制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