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正确答案】: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价值取向相比,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的性质。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受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此外,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也是教育目的制定的重要制约因素。(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状况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不同。教育目的是对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的反映,体现着这一发展的时代特征。(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生产力对教育目的的影响还表现在对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教育资源控制与分配方式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上。这就必然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相联系。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一方面会利用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权制定出符合本阶级需要的教育目的,为巩固这一统治服务;另一方面还会利用自己在经济、政治上的权力维护本阶级在教育资源占有上的特权,并保证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教育目的的制定会体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在教育目的理解上一个重要的分歧表现在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如前所述,社会本位的教育家往往强调教育的使命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教育目的的核心是使教育对象社会化,形成一定的社会人格。个人本位的思想家往往强调个人价值,认为教育目的应当从人的本性出发,求得个性的自由发展、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实际上,社会人格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之间,也可以说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是一种历史的辩证的关系。(4)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教育目的既然是教育活动主体对培养对象质量和规格的设计,就不能不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别是发展规律虽不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和方向起决定作用,但它仍然对教育目的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教育目的须以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基础,集中概括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还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目标去落实,因而教育目的需要反映不同学段教育对象的共同成长规律。完全不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及发展规律的教育目的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