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举例说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正确答案】:表现:
(1)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偏概全,以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来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现实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中学生里.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在同学中拉帮结派被称为讲义气等,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则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赞,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4)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持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另外,他们把纪律、行之有效的校规、守则等看作是妨碍自由发展的桎梏,而把那些无视纪律、我行我素的学生视作模仿的榜样。
原因: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青少年在体力、脑容量等生理指标上的发育已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但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相对不足,情绪起伏不定,自控能力较弱,这种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不适与矛盾,使他们不能随着生理成熟立即进入成人世界,而是处于从少年向成人过渡酌“边缘人”的不稳定状态,有着比较特殊的社会地位。社会、家庭有时以“成人”对待他们、给予信赖,有时又像照顾“孩子”一样对他们处处呵护,这使他们总是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
2.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突出地表现在对成人感、独立意向、自尊心等心理目标的追求上。青少年成人感的出现和对成人社会地位的追求,反映了一种希望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愿望。他们基于自认为是成人的心理感觉,试图像父母、教师那样自由自在地活动,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一种渴望在情感上与成人进行“公平交换”的心理意识,是其价值观的反映。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因为成人和社会在较多场合中忽视了青少年的极为敏感的心理需要。在这种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青少年的表现往往出人意料,反抗或我行我素的行为急剧增加,情感上的冷漠使他们越来越明显地疏远成人、拒绝成人,表现为逆反心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逆反心理也是青少年旺盛的表现欲的体现,即通过自己的示威活动引起成人和社会对其存在和要求的重视。在这些反抗性的行为活动中,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成人对其行为的斥责或批评反而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影响别人。
3.认知水平的偏差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青少年看问题易出现偏激倾向,也比较容易钻牛角尖,甚至走极端。例如,有的青少年把父母和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污辱自己的人格,因而把自己放在父母或教师的对立面上,出现了在言语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4.好奇心的驱使青少年大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辜物和认知信息。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当某事物或行为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尤其是在只有禁令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作尝试。有些老师、家长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的禁令常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有些青少年对于被禁止、受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怀着极大的兴趣。“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青少年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偷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