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张教师在教“圆”这个概念时,没有先给出定义,而是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
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都笑着回答:“圆形。”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或四边形呢?
生: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生:能动,不过慢、费劲。
师:要是做成椭圆形的呢?
生:这样能转动,不过,车子行进时会忽高忽低。
生:对,照样慢、费劲。
……
师:大家想一想,还能做成什么形状?
……
张老师期待地看着同学们。
忽然,一名同学站起来兴奋地说:“我发现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其他同学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对, 这就叫圆。”“对,只有圆的车轮才能平滑平稳地向前滚动。”“其实不光车轮,大部分能平稳滚动的东西都是圆的”。这时,同学们基本上明白了什么是圆,张老师便开始讲解園的概念。
问题: (1)张老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请写出该教学方法的内涵。
(2)请结合案例阐述运用这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1)张老师主要运用了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2)教师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 选好讨论题目。
该案例中张教师在教“圆”这个概念时,先选择了学内容中的重要事实——“车轮是什么形状?”这个相对简单题目,从而利用对该题的反问、由易到难引出后面的问题,不但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还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 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张老师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不急于指出各种意见正确或错误。通过充分的讨论后,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③ 善于引导。
张老师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适当点拨,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大家基本明白什么是圆后开始讲解,使同学们更容易的掌握概念、加深对其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