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根据新闻评论写作原理,分析下面作品的写作特点。(400字左右)
                                 民生实事莫沉迷于“数字突破”
                                           翟慎良
“近半居民已有家庭医生”“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70%”最近,不少省市有关家庭医生的好消息让人备感振奋。然而有人也发出质疑之声:为何家庭医生签约率如此之高,自己却没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南京一家媒体23日的
分析题:根据新闻评论写作原理,分析下面作品的写作特点。(400字左右)
                                 民生实事莫沉迷于“数字突破”
                                           翟慎良
“近半居民已有家庭医生”“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70%”最近,不少省市有关家庭医生的好消息让人备感振奋。然而有人也发出质疑之声:为何家庭医生签约率如此之高,自己却没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南京一家媒体23日的报道解开了这个谜团:一个医生往往要完成几千个居民的签约,目前所谓签约率只是一个数字概念,实质内容非常有限。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件惠民实事。去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就此联合制定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全国各地闻令而行,努力推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不少成效,很多地方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听听公众的切身感受,看看媒体的深入调查,我们也要警醒—有些“突破”恐怕只是“数字突破”。如果数字失准、失真,一些关于民生实事的“数字突破”即使看起来再美,也难以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近年来,从就业率到人均年收入,从房价指数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地方政府公布的民生数字,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有着较大落差。因此,有人开玩笑自己“被就业”,也有人感慨自己“收入拉了大家后腿”。诚然,数据统计的天然缺陷,比如统计方法、统计口径的问题,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抽象数字难以反映具体诉求的问题,使 “数字突破”难免有“误差”。但公众对民生实事上的“数字突破”缺少认同,绝不是“误差”造成的。对客观因素导致的“误差”,公众可以接受。公众反感和忧虑的,是人为制造的“数字突破”,以及对“数字突破”的自娱自乐。
失真失准、缺少认同的“数字突破”,是“造”出来的,也是“逼”出来的。造,因为数字就是成绩,就是亮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注了水的数字更加光鲜,更加引人关注。逼,因为数字就是指标,就是考核。一些部门习惯于“年初简单压指标、年末向下要数字”,在乎的是数字的“大与小”,而不是“真与假”。关乎民生实事的每个数字,都应是沉甸甸的。须知,数字是干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也不是规划出来的。数字会说话。它说出的,不仅是工作成绩,也是工作作风。看“数字突破”,我们既关注它的“量”,也关注它的“质”;既听提供者的“一家之言”,也听参与者的“众家之言”。以现实为基、因实干而成的“数字突破”,尊重规律、经得起检验的“数字突破”,才是更真实可信、真切可感的成绩,才是更有含金量、更造福群众的成绩。尤其是民生领域的一些新探索、新改革,要循序渐进做“加法”,切不可患上“数字焦躁症”,追求所谓“乘数效应”“几何级增长”。
做好民生实事,切莫追求掺水的所谓“数字突破”。对此,省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部署脱贫攻坚任务时,省委书记李强就强调,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数字脱贫。不能搞“垒大户”“堆盆景”,更不能在数字上“注水”,贫困户“假脱贫”“被脱贫”。一种是超越实际。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层层加码,不要搞到力所不及、力不从心。唯有坚持这样的“数字观”“政绩观”,“突破”才能不只停留在统计报表上,各项民生实事才能真正落在地上,办在群众的心上。
《新华日报》2017年2月24日
【正确答案】:这篇评论虽然篇幅很短,却有一定高度和深度,能够抓住要害问题,抓住现在一些民生工程只注重“数字突破”这一现象,讲到点子上。它之所以能写得短小精练,一是论题具体,立论的角度很小,开门见山,由头引路:二是论据十分典型,以一个活生生的实例为依据长话短说,引用了许多人的具有讽刺、反讽的话语,直指“数字突破”的痛处,议在实处。文章没有过多的铺陈,但观点犀利。即事明理的议论朴实自然,从个别到一般,揭示了此问题后面蕴含的重大政治意义,进而提出殷切的希望。文章最后一段精彩的发挥,话语不多,却情真意切、掷地有声,极力地批评了现今不好的“数字观”“政绩观”,并深切地提出应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事的请愿。(结合案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