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言论《倾听人民的呼声》的结构,指出其开头、结尾采用的方式。倾听人民的呼声最近,文化部电影局和电影研究所带着《喜盈门》等影片到农村去放映,召开座谈会,进行家访,听取农村干部、社员对电影的意见和要求。这种做法很值得提倡。不只电影工作者,而且作家、戏剧家、音乐家、诗人、画家、文艺评论家、刊物记者啊、出版工作者等,都可以走出去,到农村、工矿、部队、学校、机关、商店去,采取各种方式,听听广大读者、观众、听众的呼声,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喜欢什么,反对什么,渴望什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文艺评论、文艺出版等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愿望,为了人民所接受,为时代所需要。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辞中曾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古今中外一切进步作家都是重视同人民群众联系,珍惜人民大众反应的。《冷斋夜话》载:“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日解否?妪日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为了使作品能够被一般老百姓中的读者们理解,必须使它首先通过看院子的、赶马车的和做粗活的厨娘们的“审查”。鲁迅先生说得更好:有志于改革者倘不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义宏论,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得些自己满足。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党的文艺工作者是有好传统的。当年,许多革命文艺工作者在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走出“小鲁艺”,来到“大鲁艺”,向工农兵学习,为工农兵而创作,开辟了文艺界一代新风。全国解放以后,老一辈作家、艺术家和文艺领导干部仍保持着当年延安传统,经常到工农兵中去听取意见。当前,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形势一天比一天好,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新的要求。他们渴望作家、艺术家们告诉他们“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文学家、艺术家应当自觉地意识到肩负的重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耳朵贴在人民的胸脯上,听一听他们的声音。”这是一位作家在一次座谈会上讲的。这话讲得好。但是,只有到基层去,到人民中去,才能听到人民的真正呼声。
【正确答案】:评论《倾听人民的呼声》针对当时一些文艺作品脱离生活、脱离人民、脱离时代的现象,提出了一切文艺工作者都要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倾听人民的呼声。文章的开头采用了由事入题的方式,简要地交待了电影工作者下乡到基层听取群众意见的事实,由此引发了下面的议论。第二段作者从电影工作者联想到其他的文艺工作者,指出:只有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愿望,为人民所接受,为时代所需要。第三段从艺术与人民关系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文艺工作者倾听人民呼声的必要性。引用白居易、列夫•托尔斯泰和鲁迅三位典型人物的事例,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第四段着重讲到群众中听取意见、吸取营养是党的文艺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第五段则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的角度,指出“对人民负责的文学家、艺术家应当自觉地意识到肩负的历史责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文章的结尾采取了呼应开头的方式,对评论开头提出的电影工作者到基层听意见的事实进行了进一步的关照和强化,指出“只有到基层去,到人民中去,才能听到人民的真正呼声”。同时也更加鲜明地表明了态度。从整体结构上看,评论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方式。它是将总论点分为4个分论点,分别展开论证。文章的二、三、四、五段正是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文艺工作者应当倾听人民的呼声。每一段都有观点和事实,有放有收,议论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完整,评论因此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