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厘钱”精神》的写作特色。
分析《“一厘钱”精神》的写作特色。
【正确答案】:在深化主题上下功夫
——析《“一厘钱”精神》
这是一篇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的好通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厘钱”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响亮口号。一篇通讯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讯主题的深刻。
这篇通讯在提炼演化时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记者曾谈到这篇通讯主题的提炼经历了三次飞跃。
刚开始采访有关材料时,记者只是将主题定为从点滴做起的节约方法。后来记者在内部刊物上看到,各地浪费、贪占国家财产的思想同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这时,记者又得知中央要在全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由于心中有了这两个全局性的情况,记者想,工人们重视节约一厘钱,不应该只是作为一种节约方法来写,那是工人们的国家主人翁的精神。如果把“一厘钱”精神报道出去,它很可能成为全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行动口号,引起较大的反响。因此,记者就把这篇通讯的主题从原定的一种节约方法上升到一种精神。这是主题的第一次飞跃。
这时,用来表现“一厘钱”精神的材料是北京墨水厂的节约一厘钱、造纸厂节约一克纸浆和制药厂节约一滴药水。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三个材料表现主题的角度重复、单一,讲来讲去,还是在节约财物这个圈子里转,主题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并没有前进一步。即使成文,也不过是一篇增产节约方法的小故事“集纳”。后来,在深化主题的过程中,记者把一克纸浆、一滴药水,换成了一分钟、一根火柴。这样,“一厘钱”精神这个主题就突破了物质的范畴,扩展到了对时间的节约,在横的方面前进了一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非只是从事物质生产的人才关心的事,它同所有的人都有关系。因此,它的普遍意义就更大了。减少一根火柴废品,是提高劳动质量问题,这也不只是从事物质生产的人的问题,它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关,这就突破了行业的局限。所以,这篇通讯主题的提炼又经历了第二次飞跃:把主题思想同当时党所执行的“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紧扣在一起。
写到这一步,记者本可以满意了。但“一厘钱”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记者还在继续琢磨。记者经过分析研究材料,终于使主题向纵深方面前进了一步,实现了第三次飞跃,写出了“‘一厘钱’精神显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于是,这篇通讯的主题便从原来的节约的方法上升到一种精神,并进而升华为一个真理,大大加深了这篇通讯的深度和力度。这充分显示了记者在提炼深化主题方面的非凡本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