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学接受活动的创造性?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活动的创造性?
【正确答案】:作家创作作品是创造活动,接受者阅读作品也是创造活动。具体地说,接受者的创造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作品形象的具体化,即接受者对作品形象的再现、补充、丰富与改造。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个想象与联想异常活跃的心理过程。读者通过再造性想象复现符合于文学描绘的形象,如人物、景物、场面、生活环境等,同时,联想机制又将读者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经验纳入其中,使形象更趋丰富、更具个人主观色彩。对作品文字未描绘而仅仅作了提示、暗示的内容,读者会依据已描绘已确定的内容去加以猜测与虚拟;对于作品的空白与缺失,读者则在自己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创造性想象去填补与充实,使形象更丰富更完整。形象的具体化实际上是形象的再加工与再创造,它已经不可能完全等同于作者创造的形象,而且也因接受者主体条件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此外,对形象“空白点”的填补也是再创造的一个重要方面。(2)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即接受者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情感。接受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和微妙的内心世界,也体验到作者或直接抒发或含蓄于形象之中的情感状态。这种感受与体验,绝不是刺激一反应式的作品信息的单向传递与照搬,而是读者情感投入与参与的双向交流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以主观情感态度回应作品的情感评判过程。因此,这是对落实于文字的情感的具体化,是对作家已体验过的情感的创造性再体验。(3)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即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总是一种“误读”。因为它不可能与作者的原意完全重合,它总是作品潜在的多义性、不确定性的一种选择,它总带着读者经验、思想与认识理解水平的印记,它总是不可避免主观性的一次创造性理解活动。美国学者霍拉勃曾指出:“曲解——或用布鲁姆自己的词汇:误解——被看作是阅读阐释和文学史的构成活动。”但是,误读也应具有合理性,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那些彻底背离作品、完全自由发挥的叛逆性误读也是不可取的。合理而有限度的误读是指接受者对作品含义富有创造性的理解与发挥,它既不完全受作品本身的束缚,又在原文的基础上提出某种有节制的异见与新解。到自然主义。这个以左拉为主要理论家和实践者的文学运动,在创作上排斥了浪漫主义对夸张、想象、情感的重视,又扬弃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创作方法,追求纯粹的客观描写。自然主义文学思潮是以实证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的。(4)在西方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上,现代主义的出现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转折。现代主义是存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之间的一个文学思潮,它包括了现代西方文学中许多的文学流派。通常认为,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第一个文学流派,是现代主义真正的开端。二次大战后,西方现代文学又涌现出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等新潮,达到了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活跃高涨期,产生了又一批新的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对它们的界定以往是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批流派来看待的。然而近一二十年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中期,一种带有新的文化特征并被命名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文学思潮逐渐兴起。这引起了对20世纪文学思潮演变的看法的调整。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甚至其起始,至今学术界都没有一致的意见。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也是一个不确定的现象。鉴于上述的复杂情况,我们只能对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和文学活动的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与风格作初步的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各种文化形式的界限,原来的所谓高雅艺术与通俗文艺的区别已经不存在了。其次,后现代主义打破了西方传统的对事物现象背后的深度意义的追求,其艺术作品在意义层面是平面化的。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之中最突出体现了新观念的特征是文本的拼贴、并置。那些作品在传统文学理论看来几乎没有什么结构的精心构筑,情节发展前后脱节。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往往是这样杂然并置,意义或者毫不相干或者互为歧义,文字的聚集不是构成一种统一的含义,而是各自为政、涣散分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