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玩具拿完"> 全部玩具拿完">
活动设计《我拿1个玩具》
活动目标:1.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感知和体验“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1”和“许多”的词汇
活动准备:1个大篮子,里面有许多玩具(跟班级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大篮子和篮子里的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二、游戏《我拿1个玩具》
师发出指令:请每个幼儿从篮子里拿1个玩具,说出自己拿了1个什么玩具幼儿一边拿玩具,一边说"我拿了1个某某玩具"。
全部玩具拿完
活动设计《我拿1个玩具》
活动目标:1.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感知和体验“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1”和“许多”的词汇
活动准备:1个大篮子,里面有许多玩具(跟班级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大篮子和篮子里的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二、游戏《我拿1个玩具》
师发出指令:请每个幼儿从篮子里拿1个玩具,说出自己拿了1个什么玩具幼儿一边拿玩具,一边说"我拿了1个某某玩具"。
全部玩具拿完后,请幼儿看一看"篮子里还有玩具吗?""篮子里1个玩具也没有了"。
幼儿玩一玩自己拿的玩具或者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教师指令:请小朋友们把玩具放回篮子里。
幼儿一边放玩具一边说"我放进了1个某某玩具。"
全部玩具放回来之后,教师请幼儿再看看篮子里有什么。
老师:"篮子里有许多玩具。""我的篮子里怎么会有许多玩具呢?"
幼儿:"我们放进去的。"
老师:"对了,小朋友们把1个、1个玩具放进篮子里,篮子里就有了许多玩具。"
三、老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
出示图片,感知图片上1只小兔和许多小兔;1朵蘑菇和许多蘑菇;敲击碰体1下和连续许多下,请幼儿听着铎声拍手等。
四、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1"和"许多"。
问题: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及主要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1)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①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师依据数学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②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以以下方式进行,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
引导幼儿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或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与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了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③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猜想的愿望,鼓励幼儿用分类、计量、测量、统计、推理等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2)主要教学方法:
①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教师指导操作法时应做到: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充足的操作材料,所提供的材料需要体现教学的内容,同时又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在幼儿活动前要向幼儿做必要的介绍,使幼儿了解做什么、怎么做,明确操作目的及具体操作方法;在幼儿操作后,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结果,有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
②演示、讲解法。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必须与讲解法配合;在运用演示、讲解法时,教师用充分运用实物、教具产生的情景氛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③游戏法。指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方法。
④观察、比较法。运用观察、比较教学方法时,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并指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注:能结合案例分析,可酌情增加1~3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