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分析公民平等权与就业歧视 (二)分析公民私有财产权入宪的意义。
(一)试分析公民平等权与就业歧视 (二)分析公民私有财产权入宪的意义。
【正确答案】:(一)1、公民平等权的含义(3分) 包括:(1)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地位和财产状况,一律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1分) 或者:平等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她意味着全体公民的法律地位的平等 (2)国家对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平等的予以保护,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平等的予以追究和制裁。(1分) 或者: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的基本义务。 (3)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无论任何人都要严格的遵守宪法和法律。(1分) 2、公民平等权的相对性(2分) 平等权不是一个绝地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相对的概念。(1分) 近代各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就是以保障这种形式意义上的平等权为出发点。这种形式意义上的平等权是一种机会的平等,即相对的平等。(1分) 强调平等也并不是要抹平公民之间的各种差异,相反,平等正是要正视这些差异,考量这些差异同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差别与对待之间建立一种比例关系,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与需求不相关的因素不予考虑,与需求相关的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考虑。其实说到底,平等就是要合理的对待差别。 3、我国关于公民平等权的法律规范(4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分)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分) 4、运用公民平等权的理论与法律规范对就业歧视的分析。(4分) 社会存在的就业歧视的现状(1分) 综合分析(3分) (二)答:一般而言,财产权保障的宪法规范体系包括三重结构,即保障条款、制约条款和损失补偿条款。三层结构逐层展开、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具有内在的正反合逻辑的复合结构。中国宪法原有的财产权保障条款存在一些缺陷,如保障对象的限定性、规范体系的不完整性、规范涵义的不确定性、保障制度的倾斜性等。这几点不足,通过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得到了弥补。因此,此次公民私有财产权入宪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财产权入宪的意义首先是有助于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宪法制度的理念乃是正义。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财产权和人权这两个权利原则得到宪法的确认,宣示了中国人的权利的时代的来临。财产权制度需要得到宪政框架的支持,后者的基本内容包括法治、财政宪法、职业自由、迁徙权等。一个法治的中国应当是一个正义的中国,一个法治政府应当自觉促进宪政正义的实现。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第三款,并加强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首先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修正案第二十三条提出,在宪法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强调了宪法的分配正义功能。其次是承认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独立权益并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从每届三年延长到五年,这些措施意在加强基层民主的建设,有助于正义的实现。但社会弱势群体的司法救济等问题还需要在宪法的贯彻实施中更为切实的保障。 (2)财产权入宪有助于促进法治建设。财产权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规则,其入宪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确立对于公民财产利益的维护,而更是一种法律制度,它维护的是我国社会中每个人财产的所有权。财产权并非只是意味着对于财物的占有,而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占有财产的权利,是经济行为的法律确认,所以,财产权是一种法律上的规则。我国宪法的财产权条款和人权条款确立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宪法原则,由此会推动法律系统逐步成长为中国社会的正义规则系统,从而使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目标逐步成为现实。 (3)财产权入宪的第三点意义是引出了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的必要性,因为通过行使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权,有关国家机关可以更为恰当地显明作为宪法解释者的地位,使宪法得到更好的实施,从而逐步确立宪法的权威。令人欣慰的是,2004年5月全国人大成立法规审查备案室,提供了按照宪法审查法律规范和法规、规章是否合宪与合法的可能性,以期使违宪审查和宪法解释制度逐步得到完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