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某幼儿园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索,大班刘老师采取的一个策略是全班性的“好孩子”评比。她用彩色的海绵纸做了一个“好孩子”评比栏,实际上就是一个5列39行的大表格。表格第一行罗列着要评比的项目:学习、运动、游戏、生活,表格左边是全班38个孩子的姓名。
刘老师把这个评比栏展示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我们班要开展评选好孩子的活动,评出的好孩子会得到奖品。怎祥才算好孩子呢?那就是在学习、运动、游戏和生活上都要表现得好(刘老师边说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某幼儿园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索,大班刘老师采取的一个策略是全班性的“好孩子”评比。她用彩色的海绵纸做了一个“好孩子”评比栏,实际上就是一个5列39行的大表格。表格第一行罗列着要评比的项目:学习、运动、游戏、生活,表格左边是全班38个孩子的姓名。
刘老师把这个评比栏展示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我们班要开展评选好孩子的活动,评出的好孩子会得到奖品。怎祥才算好孩子呢?那就是在学习、运动、游戏和生活上都要表现得好(刘老师边说边指着评比栏上的汉字),每表现好一次,老师就在你的名字后面贴1颗星。如果你得到10颗星,老师就会发1个奖品。”老师:“现在请告诉我,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做呢?”幼:“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老师:“上课的时候怎样学习才叫好呢?”幼:“不随便下座位。”“举手回答问题。”“不准讲话。”……如此逐一对运动、游戏、生活等其他3项内容进行提问。幼儿回答结束后,刘老师进行了补充,再次倡导这个活动,并把评比栏贴在了活动室靠门口的墙面下方。
结合强化原理,分析上述案例中刘老师如何运用代币法对全班幼儿进行行为塑造?她在设定“好孩子”的目标行为上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1)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如果行为的结果受到强化,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增加。基于此原理,良好行为的建立就应该运用强化的原理,激励儿童逐步学习社会所认同的行为方式。
(2)基于该原理的表扬或奖励,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有学者认为,奖励是教给儿童在特定的环境中,什么是适宜行为的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而行为代币法则是塑造孩子行为的重要方法。
(3)这是一个典型的运用代币法对幼儿进行行为塑造的案例。刘老师所要强化的目标行为是幼儿在学习、运动、游戏和生活等方面表现良好,即“好孩子”的评比标准,星星是代币,未知的奖品及“好孩子”的荣誉是强化物。幼儿只要在某方面表现良好就可获得颗星,集满10颗星才能换得奖品。
(4)老师在运用代币法时,目标行为的规定不够具体和明确。
第一,“表现好”本身是一个模糊、概括性的概念。老师对各类良好行为的规定过于抽象,幼儿难以理解。
第二,目标行为缺乏重点。教师的目的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刘老师强化的良好学习行为则只是课堂行为规则。
第三,目标行为在施用对象上缺乏针对性。教师对全班幼儿提出了“表现好”的空泛要求,未考虑全班幼儿的个体差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