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午后,我正忙着准备一份材料。不知什么时候文文出现在了我的面前,穿戴很整齐,一副要外出的样子,“爸爸,陪我出去踢球吧!”我头也没抬,继续望着屏幕,“爸爸正忙着呢!等我一会儿”。
过了一会,文文又进来了,带着怒气,“爸,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我看着电脑,说:“还得再等一会儿。”然后我在房门口挂了一个“工作中”的牌子。(这是我与他的约定,挂上这个牌子表示我很忙,不能打扰。)
第三次,当文文走到门口,看到这块牌子时,果然一声不响地出去了。 当我把材料弄完,长舒了一口气,很想出去走走。这才想起文文几次催促我外出,原来我昨天答应过带他去踢球,于是急忙招呼文文外出。
“请等一会儿,我得把这本故事书看完了才能出去。”文文语气不耐烦地说。他懒洋洋地坐在房间的地毯上,正捧着一本书在看。
啊1让爸爸等?这么快就跟我学会了?但我是忙于工作,他却显然是在摆架子。没办法,我只好坐在客厅里等。过了好半天还不见他出来。我实在想出去了,就忍不住冲进他的房间,猛然看见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看书中”,一下子堵住了我的嘴。而他还在那儿慢条斯理地一页一页翻着书看。
重新回到客厅的沙发上,我开始反省自己。是我不尊重他在先,而他现在为了争回自己的权利,学我的样子在制裁我呢!
走进文文的房间,我对他讲了三点:第一,爸爸答应你2点钟出门,结果让你等到4点,答应的事情没做到,是爸爸不对,以后会改正,希望你监督;第二,以后爸爸和你,谁也不要让谁等,说好的时间,准时出发;第三,今天你要是让爸爸一直等下去,那么时间太晚了,球可就踢不成了!
文文一听球踢不成,立刻跳起来,“我看完了!”拉着我往门外飞奔而去。
针对以上材料,结合观察学习理论分析文文爸爸的行为与文文行为的关系,并谈谈如何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正确答案】:(1)文文希望爸爸陪他去踢球,可是爸爸埋头于工作,几次三番都被爸爸挡了回来。当爸爸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发现文文变成了刚才的自己,从不耐烦的语气,到“请等一会儿”这句话,再到挂上“看书中”的小牌子。
(2),“看书中”的文文和“工作中”的爸爸如出一辙。但文文的行为,并不是对爸爸行为的简单复制。文文观察到爸爸的行为及结果,即当爸爸以一系列行为表示“我在工作,请勿打扰”时,旁人只能服从。于是文文学会了一个新的行为,并立刻表现了出来。
(3)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在孩子的身上,轻而易举地看到教养者的影子。这是因为,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观察,观察发生在身边的所有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以习得新行为。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在这个案例中,文文的爸爸事后向文文承认了自己“言而无信‘的错误-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犯。这种心平气和解决冲突的做法,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