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答:小学生在计算中岀现错误的原因大致是由知识和心理两个方面所造成的。
(1)知识方面的原因。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如果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错误百出。
①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如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一系列数学概念组成的。如果概念不清,就无法依据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正确计算。
②口算不熟、笔算不准。20以内数的加减、100以内数的乘除口算是进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也是分数四则运算与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因为任何一道整数、分数或小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的口算题。如果口算不熟,计算时必然会出现错误。只是计算中有一步口算岀错,就会导致整道题的计算结果错误。
(2)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计算错误,除了知识方面的原因外,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平时学生常爱说自己“粗心”,除了由于不良学习习惯所造成的错误以外,大多是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上的原因。
①感知比较粗略。进行计算时,学生首先感知的是由数据与符号所组成的算式。但是,小学生感知事物特征时往往不够精细,比较笼统,而计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将56、109、30003等数错读或错抄成65、169、3003的事屡有发生。在54+5()5+45的()里填写等号的学生不会是个别的,甚至当教师指出填写有误时,有些学生还会感到茫然,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年级越低的学生越为严重。
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了全面、整体的认识。学生会将一些新奇的、感兴趣的强成分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弱的成分。由于“0”和“1”在计算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凑整”往往可以满足简便计算的要求,因此,这些因素均会对学生的感知产生强刺激,使学生在计算时忽略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岀错。
②情感比较脆弱。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而,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较为陌生,或算式的外形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不耐烦,不能认真地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这样,错误率必定会升高。
③注意不够稳定。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尤其面临一些单调乏味的内容对容易产生疲劳;注意的范围比较狭窄.如果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上时,也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
④思维定势干扰。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计算法则、方法的掌握。如初学带分数减法时,分数部分不够减,要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借“1”,有些学生受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的干扰,不管题目中被减数分数部分的分母是几,一律是借“1”当“10”后进行计算,酿成错误。
⑤短时记忆较弱。记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信息的储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及时准确地提取在计算中,经常需要发挥短时(或瞬时)记忆的功能。虽然瞬时记忆在大脑中逗留的时间仅为一秒钟左右,短时记忆在头脑中保留的时间也仅为一分钟左右,但它们在计算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由于学生短时、瞬时记忆能力比较弱,不能准确地提取储存信息,使计算出现差错。P26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