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教师一节课的片段,仔细阅读,然后回答材料后面的问题。(某教师进行《植物的果实》的教学)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子、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争论,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相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呢?为什么都叫它果实呢?”“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教师说。“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苹果和梨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一个同学说。教师加以肯定。“都有核”,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切开后,教师问:“那核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教师说:“它们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叫果肉”,一个同学答。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是不是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⑴材料中这位教师运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如何?⑵根据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较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⑴材料中这位教师运用的是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中的教学对话。所谓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材料中这位教师通过对果实特征的启发性提问,再一步步转到对果实的本质的认识,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具体说来,这种对话的性质表现在:①它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不同于随意聊天。材料中教师始终把握着对话的方向,使它朝着“什么是果实”的方向发展。②它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③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教师不能过分干预与控制,他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不使学生误入歧途。⑵一般认为,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学对话的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恰当的提问。它可以诱发、促进学生的自由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思考活动。这又包括三点要求:①这种提问不仅会使学生再现其已有的知识,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思考;②这种提问目标明确,内容清楚明白,便于学生理解,能够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③这种提问是机智的、富有艺术性的,能够视情境的需要而灵活变通。另一个是创设对话情境,这是教学对话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它把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的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的问题关联起来,把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便于对话的顺利展开。(注意结合材料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