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教育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正确答案】:教育经济学产生与形成于西方社会,在世界学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有其历史背景与时代条件。它是现代经济和现代教育的产物。它在西方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70年代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西方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新的经济理论影响下的产物。那么,为什么说这一新的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根据呢?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促进经济增长、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内容与措施,都必然要涉及社会教育问题。其具体理论根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如何起步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如何追赶经济发达国家?许多经济理论家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思考,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那么快,主要是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开发人力资源,重视教育投资,重视对人口质量提高和智力开发。发展中国家要使自己的经济更快发展,追赶上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吸收和效仿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重视教育投资,重视人口质量,开发人的智力。日本和前西德就是公认的实例。日本与前西德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他们都在战后不太长的时间内,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从而进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然而,战后独立的原殖民地国家,虽然得到了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却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和前西德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注重发展教育,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教育储备。例如,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通过教育使劳动力在劳动熟练程度和经营能力上,都有了较大幅度发展,因此,就十分容易吸收和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而对一些现代化工业产业进行有效的改造和推进,刺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增长。这说明物力资本必须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相协调,才能促进国民经济迅速起飞与迅猛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二,走出经济增长计算过程中的迷宫。20世纪初叶到中叶(1929~1957年)美国运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计算国民经济增长额,出现了剩余因子。这个历史时期,美国国民经济大幅度增长,当时经济理论学者都运用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即“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法”,分析美国经济出现剩余无知因子的原因。所谓“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法”是把生产的增长,看做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土地、人力、资本增长的集合表现。其具体公式是:生产的增长一人力增长×工资比重+资本增长×物质投资比重这个计算公式在一般情况下,大致可以计算出国民经济的增长额。但是到了分析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时,只能求得物质投资增加和劳动力人数增加,所获得总产值额的67%,而剩余下的33%的余额,不知是由于什么因素造成的,出现了剩余因子。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尽力寻找这一无知的因素,其中有人就想到了。在分析劳动投入增长方面,应该有劳动力质量因素,因而也就应该有教育因素,发现了教育是剩余因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民经济“剩余因素分析法”、“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等。因此,可以说计量经济学的进步与发展,直接导致了西方教育经济学的诞生。
【题目解析】:考点:教育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