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正确答案】: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而言,有以下原因: (1)生理特征。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其攻击性行为。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幼儿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2)家庭影响。幼儿具有易模仿的特点,许多攻击性行为是模仿所致。现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暴力的榜样。如有的幼儿家长脾气暴躁,经常用棍棒来教育孩子,结果也造成孩子模仿。也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到幼儿园吃亏,教给孩子打人和欺负别人,久而久之,幼儿形成攻击的习惯。 (3)大众媒介电视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一些面向儿童的卡通片也在宣扬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4)幼儿园。研究证明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班集体的一日生活当中,幼儿交往密切,许多活动常常需要轮流、谦让、协商等。由于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往往因得不到或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而一些幼儿则因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平等对待,而采取一些攻击性行为以引起教师对他的注意与关心。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及时地予以纠正: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应该对待儿童一视同仁,尽可能地给予每个幼儿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即便孩子有一些行为问题,也应该把它看做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能因此而对幼儿冷眼相看,更不能对幼儿冷嘲热讽。这样做只能加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同时幼儿也从教师的身上学到了敌意、冷淡等不良的情绪情感,不利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纠正。 (2)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空间过于狭窄,人与人之间过于拥挤时极容易爆发摩擦、争吵与攻击性行为等。因此教育者在布置环境、投放材料和组织活动的时候,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材料、玩具和图书等。同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减少玩具的数量,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玩,从而培养幼儿轮流、分享的良好行为。 (3)提供合作的榜样。实践与研究均证明,幼儿是最易模仿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汪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树立合作的正面榜样,减弱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教师在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可以教幼儿用语言技巧表达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让幼儿进行活动量较大的动动游戏,或观看体育比赛来宣泄内心的郁闷。在有的幼儿园还专门开辟“宣泄区”,在其中放置拳击手套、软沙袋等材料,幼儿可以在这个活动区内得到情绪上的宣泄和满足。 (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幼儿园当中如果转换环节繁琐,等待时间过长,幼儿就会无所事情,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教师要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尽量减少等待时间,吸引幼儿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幼儿有事可做,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了。
Top